大巧若拙书之化境 底蕴精深彰显不凡
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杨世朋作品鉴赏
刘熙载在《艺概·书概》中讲道:“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,继由工求不工。不工者,工之极也。”《庄子·山水篇》曰:“既雕既琢,复归于朴。善夫。”也就是说,学书是有一个过程的,首先要求学书者要有相当精熟的技法,精熟的技法是书法创作的基础,就是“工夫”。在当今书坛,在书法艺术方面能做到大巧成拙者不多,更多的是有巧而无拙,或因功夫不到家走偏了而成为“江湖”,而他不一样,是在书法沉浸深厚功底之后,呈现的作品不同凡响。
杨世朋,男,1968年出生在浙江,于2001年定居上海,大学文化。自幼喜爱书法,四十多年坚持临池学书。先后在吴玉生、张荣庆、卢中南、刘金凯、张建会、刘洪彪、申万胜等众多老师手下学习,并在老师们的指导下,将所学所得融会贯通。勤勉于练习书法,结合了解的书法历史知识,以自身见解对作品进行临帖。领会各老师们指导下的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,并吸取了教导的目交心通、熟能生巧的宝贵经验。特别是经过师友的举荐引进后,得到了多位书法名家的指点,定期聆听吴玉生老师、张荣庆老师的指导和作品讲评,有针对性的讲解笔法、字法、章法、墨法,以用笔之笔法,说书法之历史,取真经。经过多年系统地研习,加之长期刻苦临摹历代名家作品和碑帖,对王羲之、张芝、张旭、于右任、褚遂良、柳公权、怀素、智永、赵孟頫、刘炳森等书法颇有兴趣,注重细节之美,以臻书法中正之气。经多年多年来潜心钻研各种字体,笔耕不辍,书法基本功扎实,各字体皆有一定建树,以篆书、行书、隶书为最。同时,亦继承了祖上优良传统,坚持以“踏实做事,本分做人,诚实守信,与人为善”为宗旨,为人正直,痴情翰墨,不为名利所动。
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书法院院长,所获荣誉及资格证书包括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宾礼特供证、上海诚信大使、315中国文化、教育诚信品牌战略联盟全国发起人、全国书画等级考试考官资格证书、全国规范书法注册高级教师等。为中国书法院《书法精品集萃》主编。荣获“2016年全国诗书画精英人物”称号,2017年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和美国集邮集团授予“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”的称号,中国、美国、法国、英国、荷兰等邮政机构联合出版发行了“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杨世朋邮票”。曾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大展,其作品被企业等单位和海内外友人收藏。
当一个书家达到一种境界,书艺便可称道了,即书道,何谓“书道”?唐虞·世南《笔髓论》中云:“故知书道玄妙,必资神遇,不可以力求也。”唐张怀瓘《书议》中云:“尧舜王天下,焕乎有文章,书道尚矣。”义等唐代前贤哲们就把书法称为书道,后因“唐人尚法”,为强调法度以利于文字的规范和传播,所以改称为书法。但书道与书法这两个词不能完全等同,又不能置换。书法是讲求汉字书写的方法而上升为艺术,而且蕴含了学识、修养、境界。书道则是以书写为手段,目的更多在于修身、养生、悟道。“君子立身,务修其本,本立而道生,然后志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。” 在这方面的书道悟理,杨老师可谓是深暗其道的。
刘熙载又云:“名家贵精,大家贵真”,对于杨老师的的作品,用所谓华丽的词藻去直接赞美已显肤浅,更多的是看其书法艺术文化底蕴后大巧若拙之笔墨精神。如傅山所说:“藏于见皆有心者也。有心则貌拙而实巧,巧则多营,多营则虽有所得,而失随之。”这也说明“巧”和“拙”是辩证的,“大巧若拙”但“拙”不必藏,藏“拙”而实“巧”。“拙”不是固有的审美,而是随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,是时代的产物,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却是人对生命本质的观照和回归。这才是“拙”的真意。愿杨老师在这种原本艺术的终极境界之路上越走越远,越飞越高,把书法的巧与拙演绎出历史新高度,我们期待着。